帮助 |  登陆 |  注册 | 网站首页
4576

京城“蜗居”浮世绘:一座筒子楼就是一个大杂院

 评论(178)浏览(16965)[转帖]2009-12-7 10:32:50  

    京城“蜗居”浮世绘:一座筒子楼就是一个大杂院

    蜗居浮世绘

    一个家庭浓缩2000个房奴故事
   
    代表作:电视剧《房子》

    虽然导演张晓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电视剧从《房奴》改名为《房子》是想抛弃苦情的基调,但这部由编剧从2000个房奴原型中甄选浓缩的角色,刻画了一个家庭里三类房奴形象:男主角伊世清和妻子丁佳雁因为房子还贷危机挪用公款而婚姻破裂的中年房奴、丁佳馨父母为女儿结婚引发一波三折购房风波的婚房房奴,以及由父母担负一部分房贷压力的新婚房奴。“没房子别和我女儿结婚!”剧中这样的经典台词,映射了“丈母娘推动房价上涨”的流行语。这些脱胎于中国家庭结构的房子故事,勾画了为房而活最温情又残酷的国人心态浮世绘。

    传播载体里的房子和人生

    《蜗居》热播,剥开了当下大都市住房问题的外核,直逼小人物的生活困境,用荧屏塑造了新一代蜗居者的形象。而对新时代蜗居者真实肖像的描刻,也有很多版本——既有电视剧经典角色的对号入座,又有喜剧精神的自嘲解颐,还有被虚拟世界所满足的补偿心理。

    虚拟世界居住梦想

    代表作:开心网买房子组件

    那些满足于在开心网上不断积累财富购买房子并悉心用装修软件打造虚拟房子的人们,像经营第二人生一样满足着现实对居住空间的欲望。只是一款再简单不过的游戏却受到白领的追捧,无意中反映了都市白领的现实财富被房子挤压成“负翁”,被虚拟角色饰演而满足的替代快乐被无限放大,而成为出逃压力的发泄口。
 
    80后对房子的欲望

    代表作:电视剧《奋斗》
 
    回头再看曾经热播的青春剧《奋斗》,会发觉那是一部围绕80后对房子欲望展开的故事:最赤裸裸的争辩则出现在陆涛和房产开发商父亲的台词中。节能住宅、炒作概念、房价高涨、炒房等概念,不仅对房地产行业现象进行了批判,也是80后心目中住宅观的两极分化:要不然是高品质生活的标志建筑,要不然就是吃饱穿暖的安乐窝。

    喜剧也爱房奴形象

    代表作:周立波《2009我为财狂》

    新一季《2009我为财狂》海派清口宣传片里,周立波用戴着金丝边眼镜站在房屋租售店门前疯狂搜索房源信息的中年男人形象,演绎了上海房奴的生活片段,并开始兜售观点:与其痛苦的做房奴,不如做个快乐的租房族——“房产证拿了也就自己心里有点安慰,总不见得复印了贴门口的咯?”喜剧更偏爱房奴式自嘲的幽默,这不只是赵本山曾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被毙掉的小品《房子》想拿出解脱房奴心态的本山式幽默,连今年上海相声会馆主推的《我是房奴》也因为切中了小人物为房子生存的心态而一炮走红。

    中年危机拴在房子上

    代表作:电视剧《好男当家》

    35岁,结婚8年好不容易攒下首付买了一套房,刚开始担负160万的房贷,又面临被裁员的命运。在《好男当家》里徐峥饰演周奉这个中年男人的生活样本,把中年人和房贷挂钩的危机感发挥得淋漓尽致。事实上,真实版房奴大多是将房子作为身份证明和家庭基础的中年男人,承受房贷的长期压力下战战兢兢的生存。

    新结婚时代住房观

    代表作:电视剧《为爱结婚》

    一对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情侣,面临家庭变故而改变了买房计划,结婚安排也随之改变。这正印证了男主角胡子冲所说的那句话,现在爱情不是要去接受生死的考验,而是要去接受生活的考验。虽然没有直接写房价对年轻人婚恋观的冲击,但剧中出租屋狭小空间里的那场爱意浓浓的婚礼让很多观众眼前一热。据21世纪不动产市场部2008年统计资料显示,年轻人租房结婚所占的比例上涨了10%左右。在高房价的压力下,中国青年们已经向发达国家看齐,租房结婚过日子的时代到来了。

    从艺术家到民众的个人声音

    代表作:房奴行为艺术
    
    早在2007年中国规模最大的年度地产盛会住交会上,“壹空间”画廊主持人梁克刚以佩戴“房奴”枷锁形象巡场还被看作是艺术家对高房价发表看法的行为艺术,而到了2009年重庆春季房交会会场之外,一群80后年轻人用“ ”字头套表现年轻购房者的压力之困,已经成为民众自发的声音表达了。而当小众的艺术表达变成大众声音,房奴自我表达比影视剧和幽默段子里的形象更加直接。

    平民炒房创富神话

    代表作:网络图书《房神秘笈》

    上个世纪90年代,在小报上曾经流行过用10元钱就能邮购创富秘笈的广告,而在商品房价高涨时以“房神”角色又再度重演。这部两年前在互联网上流传甚广,宣扬解放3000万房奴的“以租代售”平民炒房方法,一度成为众人追捧的理财创富读物。而在这背后,不仅是一个匿名的“房神”团队炒作的成功学教程,更多是对房子创富神话在中国屡屡实现的追捧,以及国民心中对“第二套房子”的热切欲望。